中国是世界上率先生产纺织品的国家之一,有着2500年多年漫长而辉煌的历史,一度是民族工业的“半壁江山”。新中国成立以来,纺织行业与民族兴同频共振,中国纺织工业在纺织人一点一滴的耕耘下,从有限供应,到衣被天下;从蹒跚起步,到高质发展,中国化学纤维产量已占据全球70%,形成全球完备的纺织产业链,成为全球纺织品服装生产国、消费国和出口国。作为新中国建立的4个骨干化纤生产企业之一的新乡白鹭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从“国营新乡化学纤维厂”这个原点出发,与历史同步,伴随着中国纺织工业从艰难发展到高速发展的历程,正在快速迈向高质量发展。可以说,白鹭就是一本活的纺织工业“历史书”。这本“历史书”的每一页,都写满了“波澜壮阔”;字里行间,尽是“跌宕起伏”。步入今天的白鹭生产园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现代化厂房,它们以简洁明快的蓝色线条和白色外观,彰显着科技与工业的融合。厂房周围,绿树成荫,郁郁葱葱的树木与错落有致的花坛相互映衬,形成了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抬头仰望,澄澈的“白鹭蓝”天空如洗,举目四望,皆是生机盎然的“生态绿”,无论是草坪上的小草,还是花坛中的花朵,都充满了勃勃生机。这正是几代白鹭人筚路蓝缕、栉风沐雨艰辛创业的结晶。
一、筚路蓝缕:凤凰山麓燃起创业的烽火
站在历史的维度,时间来到1960年。新中国成立之初,千疮百孔、百废待兴。“粮棉争地”一直是影响国民经济的一个主要因素,但当时我国化纤工业基本是一项空白。党和国家十分重视化纤工业,时任纺织工业部副部长的钱之光在中共八大会议上的报告中特别提出,在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除继续建设新的棉纺织厂外,还应该适当增加毛、麻、丝等纺织工业的比重。
国家在逐渐恢复安东化纤厂(后来的丹东化纤)和上海安乐人造丝厂(后上海化纤四厂)生产后,还坚持依靠自身力量,自己设计、施工、建设一批化学纤维工厂。1960年9月26日,国家计委批复同意建厂,9月29日纺织工业部将国家计委批准河南新乡人造纤维厂设计任务书主送和抄送各有关单位,新乡化学纤维厂成为新中国建立的四个骨干化纤生产企业之一。当时的纺织工业部部长钱之光、副部长李作平亲赴新乡,调查了解选址情况,并要求抓紧筹建,安排施工。来自全国各地的化纤专家、技术工人怀着满腔热血和创业激情,在一穷二白的情况下义无反顾地踏上了创业之路。
筹建初期,新乡化学纤维厂原设计是一个从生产纺织原料到生产纺织成品的大型联合企业,但由于当时国家经济极度困难,只建设了化纤原料生产这一部分,建厂工作要求高、任务重,其中还受到了自然灾害等影响,直到1964年才成功试生产,年生产能力长丝2000吨,短纤维3400吨,打破了外国专家“中国靠自己建设化纤厂,20年也搞不起来”的谬论。
上世纪70年代,在轻工业部成立后的国务院一次会议上,周恩来宣布:“要抓轻工业,轻工抓纺织、纺织抓化纤。”为公司大规模发展提供了保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把党和国家工作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公司抓住这一发展机遇乘势而上,靠着“闯”劲,用发展壮大企业,提高经济效益,为国家做贡献。1985年,在“三个人的工作两个人干,抽出一个人搞扩建”的思想带动下,开始建设第二长丝车间,白鹭人凭着坚韧不拔的意志和矢志不渝的精神,一边抓生产,一边搞扩建,保质保量、按工期完成了建设任务,走出了一条靠企业内部挖潜搞扩建的成功之路,而且创下了全国同行业同规模扩建项目高水平。1988年底,第二长丝车间续建工程也投入了生产,逐步发展为公司重要的出口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