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龙新材料产品中心

化纤油剂等系列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涤纶FDY民用丝油剂

涤纶FDY民用丝油剂

涤纶POY高速纺油剂

涤纶POY高速纺油剂

氨纶油剂

氨纶油剂

锦纶66帘子线高速纺油剂

锦纶66帘子线高速纺油剂

锦纶66工业丝高速纺油剂

锦纶66工业丝高速纺油剂

锦纶6帘子线高速纺油剂

锦纶6帘子线高速纺油剂

锦纶6工业丝高速纺油剂

锦纶6工业丝高速纺油剂

锦纶FDY民用丝油剂细旦

锦纶FDY民用丝油剂细旦

常龙新材料四大优势

拥有优越的检测仪手段和工艺设备

企业实力

拥有万吨级生产基地

工厂建筑面积10000多平方米,已形成年产量1万多吨的先进生产基地,并建立起健全的销售网络,月销量1000余吨
01 / 04

生产设备

优越的检测仪手段和工艺设备

优越的生产设备及工艺,确保稳定的产品及开发创新,并与国内多个科研机构和高校合作,行业专家顾问指导
01 / 04

合作客户

与多家企业长期合作

与国内白马集团、新野纺织,德生纺织等多家达成了企业长期合作,产品远销河北,山东,广东,浙江等全国各地
01 / 04

品质服务

提供完善售前售后的服务

快速响应,解决您的难题,为您免费提供技术指导,完善的物流服务体系,一对一贴心服务定期回访客户
01 / 04

企业实力

拥有万吨级生产基地

生产设备

优越的检测仪手段和工艺设备

合作客户

与多家企业长期合作

品质服务

提供完善售前售后的服务

常龙新材料公司简介

主要从事纺织浆料助剂、化纤油剂及石油化工三大系列60余种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洛阳常龙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1999年,位于洛阳市孟津区先进制造业开发区,是一家集自主研发和批量制造为一体的专一化高新技术企业。公司专注于为客户提供纺织助剂一站式交付解决方案,主营业务涵盖氨纶经编纬编油剂、锦纶FDY(乳液、原油)油剂、涤纶FDY油剂等系列产品及整体技术解决方案,可在化工纺织及轮胎制造等多个行业应用。多年来,公司先后同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和北京化工大学等院校进行深度合作,已荣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河南省化学纤维纺丝油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河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等荣誉称号。化纤油剂系列产品填补了国内市场空白,为民族企业打破国外市场垄断树立了新的典范。

  • 1999/年 公司成立

  • 1000/万元 注册资本

  • 60/余种 产品研发

  • 10000/吨 年生产力

常龙新材料案例展示

推动行业的健康发展,与合作伙伴共同成长

常龙新材料资讯中心

突破百年化学法纺丝环保瓶颈!这项全球首创的年产1000吨离子液体法再生纤维素纤维项目成功投产

通过自主研发的绿色离子液体溶剂体系,快速溶解纤维素,制备出全新概念的离子液体法再生纤维素长丝,彻底摆脱了传统粘胶法对强酸强碱的依赖以及废气废水排放的困扰,实现了全流程废水、废气、固废 “零排放”,溶剂回收率高达 99% 以上!这项由新乡化纤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乡化纤”)研发的年产1000吨离子液体法再生纤维素纤维(首赛尔)项目,于6月18日在公司白鹭生物基新材料产业园成功举办投产仪式。专家评价该项目是我国再生纤维素纤维制造技术的一次颠覆性重大突破,是我国再生纤维素纤维行业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仪式上,新乡化纤总工程师、白鹭新材料研究院院长谢跃亭介绍离子液体法再生纤维素纤维项目的技术创新与战略意义,指出,首赛尔纤维是新乡化纤与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洛阳常龙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三方经过七年多创新与汗水的结晶,是三方 “产学研” 深度融合、攻坚克难的智慧硕果。首赛尔项目以全球首创的离子液体法再生纤维素纤维全流程工艺,为行业发展带来了颠覆性的变革。通过自主研发的绿色离子液体溶剂体系,快速溶解纤维素,制备出全新概念的离子液体法再生纤维素长丝,彻底摆脱了传统粘胶法对强酸强碱的依赖以及废气废水排放的困扰,实现了全流程废水、废气、固废 “零排放”,溶剂回收率高达 99% 以上,为再生纤维素纤维产业树立了全新的绿色标杆。标志着我国在生物基纤维领域的技术自主权实现了质的飞跃,让我们在全球纤维技术领域拥有了更多的话语权和竞争力。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研究员聂毅在致辞中强调:“首赛尔项目的成功,是绿色纤维领域一次重大跃迁。它标志着离子液体这一前沿技术,突破百年来化学纺丝路径,实现了千吨级产业化。自2018年合作以来,这条从实验室基础研究、小试、吨级到百吨级、千吨级工程落地的征途,每一步都凝结着创新探索的辛勤汗水、协同攻关的坚实信念和矢志不渝的科研精神,也成功验证了“产业立题、企业出题、人才答题、科技解题”协同机制的强大生命力。我们坚信,首赛尔纤维将凭借其优异性能和环保基因,必将赢得市场青睐,带领绿色消费风潮。”随着赫赫花焰穿云而上,新乡化纤“年产1000吨离子液体法再生纤维素纤维(首赛尔)项目”正式投产。深埋于光阴沃土中的点滴耕耘,终于破土抽芽,凝结成丝,中国纺织这棵立于传统产业与现代科技交叉口的参天巨木在碳中和征途中生长出崭新的绿色年轮。随后,与会嘉宾一同深入项目生产现场观摩指导。“首赛尔”纤维突破了百年来化学法纺丝的环保瓶颈,填补了物理纺丝的技术空白,标志着我国完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再生纤维素纤维生产技术取得成功,是一项颠覆性重大技术创新,是我国再生纤维素纤维行业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为我国应对欧盟碳边境税等绿色贸易壁垒提供了有力的 “中国方案”。新乡化纤将精准把握“十五五”时期的阶段性发展要求,持续聚焦纺织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特殊领域、薄弱环节和未来方向,重塑产业发展内生逻辑,强化推进关键核心技术协同攻关与成果转化,在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中体现“特”、形成“产”、延伸“链”,织就属于中国纺织的锦绣新未来。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端小平在得知首赛尔纤维顺利开车后,给予首赛尔纤维高度评价,他指出:新乡化纤首赛尔千吨线成功开车,标志着行业绿色转型与双碳战略的重要突破。该项目是纺织行业践行“3060”双碳目标、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大举措,其核心在于在全球范围内实现了离子液体法再生纤维素的规模化生产,代替了传统粘胶法,从源头控制污染,是“夯实行业绿色化发展根基”的具体实践,高度契合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其重要性远超企业层面:对行业而言,树立了新型绿色技术产业化标杆,为产业链绿色可持续转型提供了新的绿色纤维选项;对国家而言,是实体经济落实“双碳”目标的重要成果,能够显著增强我国纺织业的全球绿色竞争力,为生态文明建设贡献坚实的产业力量。希望新乡化纤以此为起点,不断提升新型绿色纤维的生产、研发和应用水平,早日实现万吨级大规模生产和市场应用。新乡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刘文君,河南省纺织行业协会常务会长袁建龙,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研究员聂毅,洛阳常龙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曾鹏飞、总工程师周永生,公司领导邵长金、季玉栋及相关部门领导、新乡化纤员工代表以及媒体代表出席仪式。仪式由新乡化纤副董事长、总经理季玉栋主持。

  • 2025-07-04

    千吨级离子液体法再生纤维素纤维项目正式投产

    过程工程所自主研发的离子液体法制备再生纤维素纤维技术落地河南新乡化纤白鹭生物基新材料产业园。日前,年产1000吨新一代再生纤维素纤维——首赛尔示范项目正式投产。该项目在全球范围内首创实现了离子液体法再生纤维素纤维的规模化生产,与传统工艺相比,真正突破了纺丝工艺变革和环保问题的瓶颈,实现“三废”零排放。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张锁江带领的过程工程所离子液体团队历经十余年持续攻关,突破了离子液体设计制备、纤维素溶解机理及纺丝工艺、离子液体回收及系统集成等系列科技难题,形成离子液体溶解纤维素及绿色纺丝新技术。经过小试、吨级、百吨级示范,设计建成了该千吨级生产线。首赛尔纤维采用不挥发且性质稳定的离子液体作为溶剂,摆脱了对强酸强碱及二硫化碳的依赖,生产过程更绿色、更稳定、更安全。其长丝产品的纤度、强度、伸长率、干断裂伸长变异系数等性能均达到国际标准,且无原纤化现象。同时,离子液体溶剂回收技术简单,实现了环保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张锁江表示,“离子液体绿色纺丝技术的成功突破,是绿色纤维领域一次重大工艺变革,标志着离子液体纺丝前沿技术真正从概念原创到技术落地。”据新乡化纤总工程师、白鹭新材料研究院院长谢跃亭介绍,项目制备出的全新概念离子液体法再生纤维素长丝,实现了全流程废水、废气、固废零排放。据测算,相较传统化石纤维,新技术的应用可每年减少5000吨二氧化碳排放,溶剂回收率将高达99%以上。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端小平表示,该项目树立了新型绿色技术产业化标杆,为产业链绿色可持续转型提供了新的绿色纤维选项,是实体经济落实“双碳”目标的重要成果,能够显著增强我国纺织业的全球绿色竞争力,为生态文明建设贡献坚实的产业力量。再生纤维素纤维以天然植物纤维素为原料,具有吸湿性好、透气性强、优良的悬垂性和蚕丝般的光泽等优点,目前市场常见产品有粘胶、莫代尔、莱赛尔等,在纺织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2025-07-01

    全球首创千吨级离子液体纤维素绿色纺丝项目投产

      6月18日,年产1000吨离子液体法再生纤维素纤维(首赛尔)项目在新乡化纤股份有限公司白鹭生物基新材料产业园正式投产。这是全球首创千吨级离子液体法再生纤维素纤维项目,与传统工艺相比,真正突破了纺丝工艺变革和环保瓶颈,实现“三废”零排放,新技术的应用可每年减少5000吨二氧化碳排放,为“双碳”目标提供强大动力。正式投产  据新乡化纤总工程师、白鹭新材料研究院院长谢跃亭介绍,项目应用张锁江院士团队研发的离子液体法再生纤维素纤维全流程工艺,制备出全新概念的离子液体法再生纤维素长丝,实现了全流程废水、废气、固废零排放,溶剂回收率高达99%以上。  据悉,离子液体团队历经10余年持续攻关,解决了离子液体设计制备、纤维素溶解机理及纺丝工艺、离子液体回收及系统集成等系列科技难题,形成离子液体溶解纤维素及绿色纺丝新技术,经过小试、吨级、百吨级示范,设计建成了世界首套千吨级生产线并成功投产。  张锁江院士指出:“离子液体绿色纺丝技术的成功突破,是绿色纤维领域一次重大工艺变革,标志着离子液体纺丝前沿技术真正从概念原创到技术落地。”这种创新技术与工艺彻底摆脱了传统黏胶法对强酸强碱的依赖以及废气、废水排放对环境的困扰,为再生纤维素纤维产业树立了全新的、可持续发展的绿色标杆,奠定了生物基材料绿色制造产业化的新基石。  “项目的成功,是基础研究到工业应用的一次重大跃迁,突破百年来化学纺长丝窠臼,实现了千吨级产业化。”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聂毅说。自2018年合作以来,这条从实验室基础研究、小试、吨级到百吨级、千吨级工程落地的过程,成功验证了“产业立题、企业出题、人才答题、科技解题”协同机制的强大生命力。“首赛尔纤维将凭借其优异性能和环保基因,必将赢得市场青睐,带领绿色消费风潮。”谈及未来规划,聂毅告诉记者,“万吨级生产线正在路上。”首赛尔纤维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端小平获悉项目顺利开车后表示,该项目核心在于在全球范围内优先实现了离子液体法再生纤维素的规模化生产,代替了传统黏胶法,从源头控制污染,是“夯实行业绿色化发展根基”的具体实践,高度契合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  “对行业而言,树立了新型绿色技术产业化标杆,为产业链绿色可持续转型提供了新的绿色纤维选项;对国家而言,是实体经济落实‘双碳’目标的重要成果,能够显著增强我国纺织业的全球绿色竞争力,为生态文明建设贡献坚实的产业力量。”端小平表示,希望新乡化纤以此为起点,不断提升新型绿色纤维的生产、研发和应用水平,早日实现万吨级大规模生产和市场应用。  新乡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刘文君,河南省纺织行业协会常务会长袁建龙,洛阳常龙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曾鹏飞、总工程师周永生,新乡化纤党委书记、董事长邵长金等出席投产仪式,公司副董事长、总经理季玉栋主持。

  • 2024-12-31

    揭榜挂帅 | 洛阳常龙、新乡化纤、河南工程学院举行“氨纶油剂联合开发”签约仪式

    为进一步提升化纤行业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增强化纤油剂有效供给能力,推动我国化纤行业高质量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下发“关于组织开展化纤油剂企业揭榜工作的有关通知”,我公司积极响应,在通过申请揭榜准备提交、地方主管部门审核等程序后,协会组织化纤“发榜”企业对油剂助剂企业“揭榜”任务书进行审核,快速搭建双方沟通平台,进一步推动化纤油剂开发项目对接工作落实。2024年12月18日,我公司与新乡化纤股份有限公司、河南工程学院共同举办“联合开发氨纶油剂”签约仪式,三方联合积极响应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组织开展化纤油剂企业“揭榜”工作任务,一同落实化纤油剂研发需求榜单中关于“高品质氨纶油剂的开发”项目的工作。我公司总经理曾鹏飞、总工程师周永生,新乡化纤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季玉栋、副总经理陈西安,河南工程学院材料工程学院党委书记辛长征以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出席签约仪式。会上,新乡化纤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季玉栋指出:“新乡化纤与洛阳常龙、河南工程学院强强联手,开启‘氨纶油剂联合开发’的创新之旅,旨在整合各方的优势资源,突破技术瓶颈,共同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氨纶高端油剂,满足市场需求,促进产业发展。新乡化纤联合河南工程学院搭建产学研平台,在油剂研发方面增进三方科研力量的相互了解、互动交流、共同进步,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共进、发展互促,打通国产油剂供应链,绘好化纤行业国产化替代的同心圆。”我公司总工程师周永生介绍了目前氨纶油剂的研发情况。新乡化纤股份有限公司氨纶市场部部长贾舰详细阐述了公司氨纶生产油剂国产化替代的状况。河南工程学院博士商晓红就学院的发展沿革、学科架构以及氨纶油剂的研发思路进行了系统讲解。会议上,三方代表签署“氨纶油剂联合开发”协议。我公司将与新乡化纤股份有限公司、河南工程学院携手筑牢创新研发基石,纵深推进油剂国产化替代的新“丝”路,激发发展新活力,重塑传统产业优势,在新征程中抢占先机、把握主动、开创未来。

  • 2024-07-18

    氨纶年会聚焦“新质生产力”,共谋行业创新发展

    2024年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氨纶分会年会在7月11日至12日于洛阳召开,以“氨纶行业新质生产力发展”为主题的论坛吸引了众多行业专家及企业代表的广泛关注。本次论坛旨在探讨氨纶行业如何通过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行业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迈进。论坛邀请了多位行业知名专家和企业高管,围绕氨纶产业的前沿技术和市场趋势进行了深入交流。会上,来自行业协会、研究院、高校及产业链上下游的专家、学者分别就国内外纺织服装贸易形势、行业可持续发展趋势、绿色低碳发展、原料应用、市场行情、产品应用等内容展开探讨和分享。企业代表分享了各自在提升氨纶产品附加值、优化生产流程、加强品牌建设等方面的经验和成果。洛阳常龙公司董事长  李军锋在会上致辞,洛阳常龙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1999年,是一家集自主研发和批量制造为一体的生产企业。公司专注于为客户提供纺织助剂一站式交付解决方案,现应用于粘胶长丝、氨纶、锦纶66等多个化纤品种。多年来,公司先后同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和北京化工大学等院校进行深度合作,已荣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河南省化学纤维纺丝油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等荣誉称号,化纤油剂系列产品填补了多项国内市场空白。他表示,将以这次会议为契机,认真学习借鉴各方面的先进经验,取长补短,开拓创新,将为推动氨纶行业新质生产力发展做出新贡献。李军锋洛阳常龙纤维油剂产业技术研究院副院长  刘银鑫介绍了氨纶分子结构、氨纶丝形貌对油剂开发的影响,及油剂开发的基础原理。他指出配方的确定需要经过实验室验证,中试制样及工业生产稳定后确定,油剂的开发需要在实验室和纺丝工厂进行不断的迭代论证。他表示,油剂企业要有紧迫感,加速国外油剂替代性研发;需要根据氨纶生产企业的实际需求,及时调整油剂研发方向,满足不同氨纶的细分市场;油剂企业需要增加研发投入,提升研发实力,着重开发新型油剂原料,达到降本增效的要求。刘银鑫在热烈的讨论和交流中,本次论坛胜利落幕。与会者纷纷表示,此次盛会不仅增进了对“新质生产力”概念的理解,更为氨纶行业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大家期待在未来的实践中,将论坛的成果转化为推动行业进步的实际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