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优越的检测仪手段和工艺设备
拥有万吨级生产基地
优越的检测仪手段和工艺设备
与多家企业长期合作
提供完善售前售后的服务
主要从事纺织浆料助剂、化纤油剂及石油化工三大系列60余种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洛阳常龙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1999年,位于洛阳市孟津区先进制造业开发区,是一家集自主研发和批量制造为一体的专一化高新技术企业。公司专注于为客户提供纺织助剂一站式交付解决方案,主营业务涵盖氨纶经编纬编油剂、锦纶FDY(乳液、原油)油剂、涤纶FDY油剂等系列产品及整体技术解决方案,可在化工纺织及轮胎制造等多个行业应用。多年来,公司先后同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和北京化工大学等院校进行深度合作,已荣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河南省化学纤维纺丝油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河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等荣誉称号。化纤油剂系列产品填补了国内市场空白,为民族企业打破国外市场垄断树立了新的典范。
1999/年 公司成立
1000/万元 注册资本
60/余种 产品研发
10000/吨 年生产力
推动行业的健康发展,与合作伙伴共同成长
中国是世界上率先生产纺织品的国家之一,有着2500年多年漫长而辉煌的历史,一度是民族工业的“半壁江山”。新中国成立以来,纺织行业与民族兴同频共振,中国纺织工业在纺织人一点一滴的耕耘下,从有限供应,到衣被天下;从蹒跚起步,到高质发展,中国化学纤维产量已占据全球70%,形成全球完备的纺织产业链,成为全球纺织品服装生产国、消费国和出口国。作为新中国建立的4个骨干化纤生产企业之一的新乡白鹭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从“国营新乡化学纤维厂”这个原点出发,与历史同步,伴随着中国纺织工业从艰难发展到高速发展的历程,正在快速迈向高质量发展。可以说,白鹭就是一本活的纺织工业“历史书”。这本“历史书”的每一页,都写满了“波澜壮阔”;字里行间,尽是“跌宕起伏”。步入今天的白鹭生产园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现代化厂房,它们以简洁明快的蓝色线条和白色外观,彰显着科技与工业的融合。厂房周围,绿树成荫,郁郁葱葱的树木与错落有致的花坛相互映衬,形成了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抬头仰望,澄澈的“白鹭蓝”天空如洗,举目四望,皆是生机盎然的“生态绿”,无论是草坪上的小草,还是花坛中的花朵,都充满了勃勃生机。这正是几代白鹭人筚路蓝缕、栉风沐雨艰辛创业的结晶。 一、筚路蓝缕:凤凰山麓燃起创业的烽火 站在历史的维度,时间来到1960年。新中国成立之初,千疮百孔、百废待兴。“粮棉争地”一直是影响国民经济的一个主要因素,但当时我国化纤工业基本是一项空白。党和国家十分重视化纤工业,时任纺织工业部副部长的钱之光在中共八大会议上的报告中特别提出,在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除继续建设新的棉纺织厂外,还应该适当增加毛、麻、丝等纺织工业的比重。 国家在逐渐恢复安东化纤厂(后来的丹东化纤)和上海安乐人造丝厂(后上海化纤四厂)生产后,还坚持依靠自身力量,自己设计、施工、建设一批化学纤维工厂。1960年9月26日,国家计委批复同意建厂,9月29日纺织工业部将国家计委批准河南新乡人造纤维厂设计任务书主送和抄送各有关单位,新乡化学纤维厂成为新中国建立的四个骨干化纤生产企业之一。当时的纺织工业部部长钱之光、副部长李作平亲赴新乡,调查了解选址情况,并要求抓紧筹建,安排施工。来自全国各地的化纤专家、技术工人怀着满腔热血和创业激情,在一穷二白的情况下义无反顾地踏上了创业之路。 筹建初期,新乡化学纤维厂原设计是一个从生产纺织原料到生产纺织成品的大型联合企业,但由于当时国家经济极度困难,只建设了化纤原料生产这一部分,建厂工作要求高、任务重,其中还受到了自然灾害等影响,直到1964年才成功试生产,年生产能力长丝2000吨,短纤维3400吨,打破了外国专家“中国靠自己建设化纤厂,20年也搞不起来”的谬论。 上世纪70年代,在轻工业部成立后的国务院一次会议上,周恩来宣布:“要抓轻工业,轻工抓纺织、纺织抓化纤。”为公司大规模发展提供了保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把党和国家工作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公司抓住这一发展机遇乘势而上,靠着“闯”劲,用发展壮大企业,提高经济效益,为国家做贡献。1985年,在“三个人的工作两个人干,抽出一个人搞扩建”的思想带动下,开始建设第二长丝车间,白鹭人凭着坚韧不拔的意志和矢志不渝的精神,一边抓生产,一边搞扩建,保质保量、按工期完成了建设任务,走出了一条靠企业内部挖潜搞扩建的成功之路,而且创下了全国同行业同规模扩建项目高水平。1988年底,第二长丝车间续建工程也投入了生产,逐步发展为公司重要的出口基地。
2025-09-01
首赛尔纤维开启绿色纺织新纪元 2025年6月18日,新乡化纤年产1000吨离子液体法再生纤维素纤维(首赛尔)项目在河南新乡白鹭生物基新材料产业园投产。该项目作为全球千吨级离子液体法再生纤维素纤维工程,实现了我国生物基材料领域的技术突破,被视作纺织业绿色里程碑。 颠覆传统的离子液体法工艺 首赛尔采用全球首创的离子液体法全流程工艺,以自主研发的绿色溶剂体系替代传统粘胶法的强酸强碱处理,通过干喷湿纺技术实现99%溶剂回收率和"三废零排放"。其纤维聚合度达650-700、结晶度42%-45%、取向度88%-92%,干断裂强度3.4-3.7cN/dtex,较传统粘胶纤维性能提升54%。中科院过程所聂毅研究员指出,该技术突破了百年化学纺丝路径束缚,新乡化纤联合中科院及洛阳常龙历经7年攻关,形成了完整自主知识产权体系。 环保基因与性能优势的双重突破 首赛尔每吨产品实现污染物零排放,较传统粘胶法每吨减排300立方米废气、20吨废水。其溶剂回收体系较莱赛尔纤维主流工艺更精简,且无需抗氧化剂添加。张锁江院士团队开发的离子液体溶剂可循环利用,纤维成型效率提升30%,兼具高强高模、优异吸湿染色性能。中国纺联端小平副会长表示,若替代传统工艺,每万吨产能可减排5.8万吨二氧化碳、降耗40%。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典范意义项目验证了"基础研究—技术开发—工程放大"全链条创新模式,洛阳常龙实现了离子液体溶剂杂质含量百万分之一的控制精度。中纺院绿纤股份历时十八年构建的莱赛尔成套技术为首赛尔提供参照,单万吨投资成本从4亿元降至2亿元。新乡化纤总工谢跃亭透露,万吨级产线已启动规划,预计2030年市场规模将超50亿元。
2025-08-30
01项目投产背景6月18日,新乡化纤股份有限公司迎来了一个历史性时刻——年产1000吨离子液体法再生纤维素纤维(首赛尔)项目顺利投产。这一盛大仪式在河南省新乡市白鹭生物基新材料产业园隆重举行。标志着绿色纤维领域的重要工艺革新和技术创新。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端小平在仪式上指出,该项目在全球范围内实现了离子液体法再生纤维素的规模化生产,这一突破性进展无疑将为全球纤维技术领域带来新的竞争格局。 实现离子液体法再生纤维素的规模化生产,对全球纤维技术领域具有重要意义。据了解,首赛尔纤维项目凭借其独树一帜的离子液体法再生纤维素纤维全流程工艺,不仅为行业树立了新的绿色标杆,更带来了颠覆性的产业变革。它标志着我国在生物基纤维领域的技术自主权实现了质的飞跃,进一步巩固了我国在全球纤维技术领域的竞争地位。02技术创新与成果◆ 离子液体法的优势值得一提的是, 该项目的创新技术实现了全流程废水废气固废的“零排放”,溶剂回收率达99%以上。项目自主研发的绿色离子液体溶剂体系展现了溶解纤维素的能力,结合干喷湿纺工艺,成功制备出全新概念的离子液体法再生纤维素长丝。这种创新技术与工艺不仅摆脱了传统粘胶法对强酸强碱的依赖,更实现了全流程废水、废气、固废的“零排放”,溶剂回收率高达99%以上,为再生纤维素纤维产业树立了全新的绿色标杆。◆ 研发合作与技术成就回首过去, 首赛尔纤维项目的成功并非偶然。自2018年4月启动以来,新乡化纤便与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洛阳常龙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紧密合作,产学研的深度融合与攻坚克难的精神在这一项目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市场前景与环保效应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研究员聂毅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首赛尔项目的成功标志着离子液体这一前沿技术在绿色纤维领域实现了重大突破。 项目突破传统路径,实现千吨级产业化,为绿色消费推波助澜,契合可持续发展战略。它不仅突破了百年来化学纺丝的路径,更实现了千吨级的产业化规模。凭借其性能和环保特性,首赛尔纤维有望赢得市场的广泛认可。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端小平在得知新乡化纤首赛尔项目顺利投产后,给予了高度评价。他指出,该项目不仅标志着行业绿色转型与双碳战略的重要突破,更是纺织行业践行“3060”双碳目标、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大举措。该项目在全球范围内实现了离子液体法再生纤维素的规模化生产,这不仅替代了传统的粘胶法,更从源头上控制了污染,为行业的绿色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这一成果高度契合了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其意义超越了企业发展的范畴。对于整个行业而言,该项目树立了新型绿色技术产业化的标杆,为产业链的绿色可持续转型提供了新的选择。同时,这也是实体经济落实“双碳”目标的重要成果,将显著提升我国纺织业的全球绿色竞争力,为生态文明建设贡献产业力量。据了解,新乡化纤将以此次投产为起点,持续提升新型绿色纤维的生产、研发和应用水平,以期早日实现万吨级大规模生产和市场应用。
2025-08-28
绿色纤维技术突破采用自主研发的绿色离子液体溶剂体系,我们成功实现了溶解纤维素,进而制备出一种全新概念的离子液体法再生纤维素长丝。这一突破性技术完全摒弃了传统粘胶法对强酸强碱的依赖,同时解决了废气废水排放的问题,真正实现了全流程废水、废气、固废的“零排放”。值得一提的是,该技术还达到了高达99%以上的溶剂回收率。这项由新乡化纤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新乡化纤”)自主研发的年产1000吨离子液体法再生纤维素纤维(首赛尔)项目,于6月18日在公司白鹭生物基新材料产业园隆重举行投产仪式。专家们高度评价该项目,指出这是我国再生纤维素纤维制造技术的重大突破,标志着我国在该领域的发展迈上了新的台阶。在仪式上,新乡化纤总工程师、白鹭新材料研究院院长谢跃亭详细介绍了该项目的技术创新与战略意义。他强调,首赛尔纤维的诞生是新乡化纤与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洛阳常龙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三方经过多年努力的结果,体现了产学研深度融合、攻坚克难的智慧与成果。该纤维以全球首创的离子液体法再生纤维素纤维全流程工艺,为行业带来了颠覆性的变革。通过自主研发的绿色离子液体溶剂体系,快速溶解纤维素并制备出全新概念的再生纤维素长丝,彻底摆脱了传统粘胶法的束缚,实现了全流程废水、废气、固废的“零排放”,且溶剂回收率高达99%以上,为行业树立了全新的绿色标杆。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研究员聂毅在致辞中进一步强调了首赛尔项目的重大意义。他指出,该项目的成功是绿色纤维领域工艺重大跃迁,标志着离子液体这一前沿技术在化学纺丝路径上的突破。自2018年合作以来,从实验室基础研究到小试、吨级再到百吨级、千吨级工程落地的每一步,都凝聚了创新探索的辛勤汗水、协同攻关的坚定信念和矢志不渝的科研精神。同时,他也成功验证了“产业立题、企业出题、人才答题、科技解题”协同机制的强大生命力。相信首赛尔纤维凭借其性能和环保特性,必将赢得市场的广泛认可。02投产仪式与未来展望► 盛大的投产仪式随着盛大的投产仪式落幕,新乡化纤的“年产1000吨离子液体法再生纤维素纤维(首赛尔)项目”正式揭开了崭新的篇章。这是对中国纺织产业传统与现代交织发展的一次深刻变革,标志着该产业在碳中和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生长出崭新的绿色枝叶。► 对行业变革与市场影响随后,与会嘉宾们一同踏入项目生产现场,进行了深入的观摩与指导。新乡化纤的“首赛尔”纤维项目,不仅突破了传统化学法纺丝的环保束缚,更填补了物理纺丝技术的空白,标志着我国在再生纤维素纤维生产技术上取得了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突破。这一创新成果,不仅对我国纺织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为应对欧盟碳边境税等绿色贸易壁垒提供了有力的“中国方案”。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端小平在得知“首赛尔”纤维顺利投产的消息后,给予了高度评价。他指出,新乡化纤的成功开车,不仅标志着行业绿色转型与双碳战略的关键突破,更彰显了纺织行业在践行“3060”双碳目标、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坚定决心。该项目通过离子液体法实现再生纤维素的规模化生产,从源头上控制了污染,为行业的绿色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与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高度契合。新乡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刘文君,河南省纺织行业协会常务会长袁建龙,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研究员聂毅,洛阳常龙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曾鹏飞、总工程师周永生,以及公司领导邵长金、季玉栋等领导和嘉宾,也纷纷对新乡化纤的这一创新成果表示祝贺与支持。与会嘉宾们还包括相关部门领导、新乡化纤的员工代表以及媒体代表,共同见证了这一历史性时刻。仪式由新乡化纤的副董事长、总经理季玉栋担任主持,他热情洋溢地致辞,对新乡化纤的这一创新成果表示了坚定的支持与期待。
2025-08-25
通过自主研发的绿色离子液体溶剂体系,快速溶解纤维素,制备出全新概念的离子液体法再生纤维素长丝,彻底摆脱了传统粘胶法对强酸强碱的依赖以及废气废水排放的困扰,实现了全流程废水、废气、固废 “零排放”,溶剂回收率高达 99% 以上!这项由新乡化纤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乡化纤”)研发的年产1000吨离子液体法再生纤维素纤维(首赛尔)项目,于6月18日在公司白鹭生物基新材料产业园成功举办投产仪式。专家评价该项目是我国再生纤维素纤维制造技术的一次颠覆性重大突破,是我国再生纤维素纤维行业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仪式上,新乡化纤总工程师、白鹭新材料研究院院长谢跃亭介绍离子液体法再生纤维素纤维项目的技术创新与战略意义,指出,首赛尔纤维是新乡化纤与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洛阳常龙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三方经过七年多创新与汗水的结晶,是三方 “产学研” 深度融合、攻坚克难的智慧硕果。首赛尔项目以全球首创的离子液体法再生纤维素纤维全流程工艺,为行业发展带来了颠覆性的变革。通过自主研发的绿色离子液体溶剂体系,快速溶解纤维素,制备出全新概念的离子液体法再生纤维素长丝,彻底摆脱了传统粘胶法对强酸强碱的依赖以及废气废水排放的困扰,实现了全流程废水、废气、固废 “零排放”,溶剂回收率高达 99% 以上,为再生纤维素纤维产业树立了全新的绿色标杆。标志着我国在生物基纤维领域的技术自主权实现了质的飞跃,让我们在全球纤维技术领域拥有了更多的话语权和竞争力。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研究员聂毅在致辞中强调:“首赛尔项目的成功,是绿色纤维领域一次重大跃迁。它标志着离子液体这一前沿技术,突破百年来化学纺丝路径,实现了千吨级产业化。自2018年合作以来,这条从实验室基础研究、小试、吨级到百吨级、千吨级工程落地的征途,每一步都凝结着创新探索的辛勤汗水、协同攻关的坚实信念和矢志不渝的科研精神,也成功验证了“产业立题、企业出题、人才答题、科技解题”协同机制的强大生命力。我们坚信,首赛尔纤维将凭借其优异性能和环保基因,必将赢得市场青睐,带领绿色消费风潮。”随着赫赫花焰穿云而上,新乡化纤“年产1000吨离子液体法再生纤维素纤维(首赛尔)项目”正式投产。深埋于光阴沃土中的点滴耕耘,终于破土抽芽,凝结成丝,中国纺织这棵立于传统产业与现代科技交叉口的参天巨木在碳中和征途中生长出崭新的绿色年轮。随后,与会嘉宾一同深入项目生产现场观摩指导。“首赛尔”纤维突破了百年来化学法纺丝的环保瓶颈,填补了物理纺丝的技术空白,标志着我国完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再生纤维素纤维生产技术取得成功,是一项颠覆性重大技术创新,是我国再生纤维素纤维行业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为我国应对欧盟碳边境税等绿色贸易壁垒提供了有力的 “中国方案”。新乡化纤将精准把握“十五五”时期的阶段性发展要求,持续聚焦纺织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特殊领域、薄弱环节和未来方向,重塑产业发展内生逻辑,强化推进关键核心技术协同攻关与成果转化,在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中体现“特”、形成“产”、延伸“链”,织就属于中国纺织的锦绣新未来。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端小平在得知首赛尔纤维顺利开车后,给予首赛尔纤维高度评价,他指出:新乡化纤首赛尔千吨线成功开车,标志着行业绿色转型与双碳战略的重要突破。该项目是纺织行业践行“3060”双碳目标、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大举措,其核心在于在全球范围内实现了离子液体法再生纤维素的规模化生产,代替了传统粘胶法,从源头控制污染,是“夯实行业绿色化发展根基”的具体实践,高度契合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其重要性远超企业层面:对行业而言,树立了新型绿色技术产业化标杆,为产业链绿色可持续转型提供了新的绿色纤维选项;对国家而言,是实体经济落实“双碳”目标的重要成果,能够显著增强我国纺织业的全球绿色竞争力,为生态文明建设贡献坚实的产业力量。希望新乡化纤以此为起点,不断提升新型绿色纤维的生产、研发和应用水平,早日实现万吨级大规模生产和市场应用。新乡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刘文君,河南省纺织行业协会常务会长袁建龙,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研究员聂毅,洛阳常龙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曾鹏飞、总工程师周永生,公司领导邵长金、季玉栋及相关部门领导、新乡化纤员工代表以及媒体代表出席仪式。仪式由新乡化纤副董事长、总经理季玉栋主持。